重生千禧年:我的商业帝国从校园开始起步_第五章在机房里的千禧年网c的新机会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五章在机房里的千禧年网c的新机会 (第2/3页)

接人与人,却仅限社交;番薯藤贴近生活,却没延伸到交易。而这些“空缺”,在一凡眼里,全是未来能填补的机会。

    他滑动滑鼠,翻到台湾「线上支付」的相关研究——2000年的台湾,线上支付几乎是空白,仅有少数银行推出「网银转帐」功能,C作复杂且安全X备受质疑,多数用户宁愿线下汇款,也不愿在网上输入银行卡资讯。「支付是电商的命脉,可现在连''''脉''''都没打通。」一凡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,又补充道,「或许不用一开始就做复杂的线上支付,先从''''线下交割''''切入,b如校园场景里的''''见面付款取货'''',反而能降低信任门槛。」

    机房管理员第三次提醒「即将关门」时,一凡才匆匆保存资料。收拾笔记本时,他瞥见桌角放着的校园地图,目光突然落在「图书馆」「宿舍区」「教学大楼」的标注上——这些密集的人流场景,不正是天然的「电商触点」吗?例如图书馆旁的公告栏,常年贴满二手书转让、文具求购的纸条,信息杂乱且容易过期,如果把这些信息搬到线上,做一个“校园专属信息平台”,再加上简单的“供需匹配”功能,不就是最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